【每周推荐】-——《故宫物语》

发布者:王晓晖发布时间:2022-05-24浏览次数:10

图书信息

书名:《故宫物语》

作者:野岛刚

出版社:上海译文出版社

 

作者简介

野岛刚,1968年生,上智大学新闻系毕业。入职朝日新闻社后,历任新加坡支局长、政治部记者、台北支局长、国际编辑部副部长、朝日中文网主编等职。曾作为外派记者长期滞留新加坡、伊拉克、阿富汗等地,2007年至2010年担任驻台北特派员,采访报道中华文化圈的政治、外交、文化等多面向议题。现以资深媒体人的身份,在《南方都市报》《新民周刊》《外滩画报》等报刊杂志开设专栏。出版过《伊拉克战争从军记》《两个故宫的离合: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》《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》《银轮巨人捷安特》《最后的大队:蒋介石与日本军人》,近期作品有《被误解的日本人》《豆腐与威士忌:日本的过去、未来及其他》等。

 

书籍简介

《故宫物语》是一部由() 野岛刚所著张惠君翻译书籍,属于译文纪实系列,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。译文纪实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一套纪实文学丛书,2013年,社科编辑室主任张吉人从外国人看中国的维度落地,正式创立了译文纪实书系。希望引进外国优秀作品推动本土非虚构创作,这也是中国国内推出的第一个非虚构作品丛书。目前已出版单册书籍五十九部,其中较为经典的有《血疫:埃博拉的故事》、《女性贫困》、《两个故宫的离合: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》、包括校书友会曾推荐的《不让生育的社会》、《世纪的哭泣》。

《故宫物语》是《两个故宫的离合》的进阶篇,《朝日新闻中文网》前主编野岛刚细谈故宫历史掌故,彩图呈现:台北故宫珍宝物语,八卦掌故:四个故宫历史钩沉。

 

内容简介

野岛刚走访了故宫文物到过的地方:战时博物馆四川乐山,南京博物馆,沈阳故宫,上海博物馆,北京和台北自不必说,让我们了解到故宫文物漂泊的历史。访谈过历任故宫院长,台北故宫杜正胜,林曼丽,张临生,周功鑫,冯明珠,北京故宫郑鑫淼等等,让我们从各个角度了解到在不同政治主张下,对故宫的不同定位,也印证了作者的核心观点故宫与政治是无法分割的。本书分为以下三篇。

第一篇「话文物」,讲述《翠玉白菜》《溪山行旅图》《快雪时晴帖》《毛公鼎》《富春山居图》……台北故宫36件标志性馆藏的故事。不只写文物本身,更写其产生的时代背景,写战时的颠沛流离,写战后的阴差阳错。

第二篇「谈故宫」,每一话都围绕着与故宫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事件,特写故宫的过去。故宫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,文化反映了中国所有的东西,中国人也通过文化反映了自己的历史和命运。

第三篇「访昔人」,是四个故宫的历任院长与名人专访记录。借这些与故宫命运深深勾连的人物之口,揭露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。

 

 

精彩摘要

政权从民进党移转到国民党时,有一段时间南院问题陷人一种模糊状态,包括名称上是不是要加上故宫、展示的文物是不是要由台北故宫提供等。依据我自己留下的采访记录,二00八年刚就任的周功鑫院长当时提到,倾向于把故宫的名字拿掉、台北故宫文物不借展南院。后来因为民进党的强力反对,才维持故宫南院,文物也将移过去保管。编列的预算也不足以支持一个独立运作收藏的博物馆,届时可能必须将与亚洲文化相关的台北故官文物移过去。此外,如果把故宫的名字拿掉,也不可能由台北故官来处理博物馆兴建的事情。

因为政权轮替带来南院的定位摇摆,嘉义县长陈明文在二00九年二月接受我的访问时,很愤慨地说:“关于故宫的名称,绝对不能退让。收藏品当然要以故宫文物为主,这个计划是故官的计划,如果没有故宫自己的文物,没道理”。

 

感悟

想到故宫就必然会想到我国的以前流失海外的文物,但是随着大陆经济的飞速增长,国力增强,流失到海外的文物越来越多的回流到国内,这样的现象让人欣喜,但是仍然还有不计其数的文物在海外辗转。国家经济是文化的根基,故宫文物代表我中华最璀璨的文化,两岸故宫文物本是同根,希望有一天这些分离的宝贝能再聚在一起。


文字:20级学前教育二班张晶晶

编辑:21语教一班张文

审核:20级旅管二班唐甜甜


版权所有:马鞍山师专图书馆

电话:0555-88888888地址:安徽省马鞍山市湖西南路369号邮编:2430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