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每周推荐】-—— 《城堡》

发布者:王晓晖发布时间:2022-03-30浏览次数:10

      

图书信息:

书名:《城堡》

作者:弗兰茨•卡夫卡

出版社:人民文学出版社

 

编者推荐:

作品讲述主人公K应聘来城堡当土地测量员,他经过长途跋涉,穿过许多雪路后,终于在半夜抵达城堡管辖下的一个穷村落。在村落的招待所,筋疲力尽的K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,他们都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民。其中有招待所的老板、老板娘、女招待,还有一些闲杂人员。城堡虽近在咫尺,但他费尽周折,为此不惜勾引城堡官员克拉姆的情妇,却怎么也进不去。K奔波得筋疲力竭,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。在《城堡》中,卡夫卡以冷峻的笔调叙述了一次绝望的挣扎,由此揭示世界的荒诞、异己和冷漠。

 

作者简介:

弗兰茨·卡夫卡(1883-1924),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,国籍属奥匈帝国。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·普鲁斯特,爱尔兰作家詹姆斯·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。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,孤独地奋斗,随着时间的流逝,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。

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,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。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“荒诞派戏剧”、法国的“新小说”等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,主要作品有小说《审判》、《城堡》、《变形记》等。

 

书籍介绍:

土地测量员K受命赴某城上任,不料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,于是主人公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展开了持久烦琐的拉锯战。城堡就位于眼前一座小山上,可它可望而不可即;它是那样冷漠、威严,像一头巨兽俯视着K;它代表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,那儿等级森严,有数不尽的部门和数不尽的官吏,可又有数不尽的文书尘封在那里,长年累月无人过目,得不到处理。面对这座强大的城堡,K很无奈,直到最后也没有进入城堡,也没见到城堡当权者。小说至此戛然而止。据有关资料说,K在临死前终于接到城堡当局的传谕:K虽然缺乏在村中居住的合法依据,但考虑到某些原因,允许他在村中工作与居住。

卡夫卡于19221月开始写作《城堡》,同年9月却不得不中止,于是《城堡》和他的其他长篇小说一样,也成了一部未完成的小说。它是卡夫卡最后一部长篇小说,也是最长的一部小说。好友布罗德于1926年整理出版了《城堡》。为了让小说显得比较完整,布罗德将小说后面几章删除掉。1981年出版校勘本,许多未完成的章节收入书中,被改动的词语也恢复手稿原样。

 

精彩摘要:

1. K抵达的时候,夜色已深。村子被大雪覆盖着。城堡屹立在山岗上,在浓雾和黑暗的笼罩下,什么也看不见连一丝灯光——这座巨大的城堡所在之处的标志——也没有。从大路到村里去要经过一座木桥,K在桥上站了很久,仰视着空洞的天宇。

 

2. 在那里,时间,共同呼吸共同心跳的时间在流逝,在这段时间里K不断感觉到他迷路了,或者到了在他之前还没有人到过的遥远的异国,在那里连空气都不含故乡空气的成分,在那里人都会被那种奇异感窒息,处在这种奇异感的强大诱惑下你什么也干不了,只有继续往前走,继续迷路。

 

3、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,其实只要沉着冷静,实事求是,就可以轻易的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,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,太幼稚,太没有经验就哭啊,抓啊拉啊,像一个小孩扯桌布,结果却是一无获,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,永远也得不到了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,其实只要沉着冷静,实事求是,就可以轻易的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,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,太幼稚,太没有经验就哭啊,抓啊,拉啊,像一个小孩扯桌布,结果却是一无获,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,永远也得不到了。

 

个人感悟:

单纯从《城堡》这部小说没有结尾的结局来看,它就可能昭示着现代人类对一个从不存在的上帝的诉求的失败,这部小说就是关于意义本身的小说。《城堡》事实上可以认为讲述的是整个人类的故事。他揭示了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:即面对上帝的缺失,我们怎么才能拯救自己?K的失败是作者悲观厌世的产物,是作者对人生的否定和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否定,这就使得小说通篇贯穿着痛苦惶恐和压抑绝望的情绪。陷入城堡这样一个未知的荒诞世界,一切都是虚妄的,都是徒劳的,永远也达不到任何的目的,这不仅反映了个人与上帝的疏远,也搁置了意义,并把对意义的追问变得遥无踪迹。作为20世纪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之一,《城堡》似乎在暗示警醒人类的命运。

 

文字:21语教一班张文

编辑:21语教一班张文


版权所有:马鞍山师专图书馆

电话:0555-88888888地址:安徽省马鞍山市湖西南路369号邮编:2430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