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书信息:
书名:《贞观政要集校》
作者:(唐代)吴兢解说词:谢保成
出版社:中华书局
编辑推荐: 《贞观政要》以记言为主,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、王珪、房玄龄、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。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、经济上的重大措施。保存了较多的重要史实,比它晚出的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、《资治通鉴》等书所记贞观年间史实,有些方面也不如它详尽。
作者简介:谢保成,1943年9月出生于北京。1961年9月至1968年7月,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,1981年8月毕业于研究生院历史系,获历史学硕士学位。1981年9月至今,在历史研究所工作。现任研究生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。谢保成研究员的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是中国史学史、隋唐史,主要学术专长是隋唐史学史、学术史,现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。他的主要代表作有《隋唐五代史学》(厦门大学出版社,1995年版)、《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》(北京图书馆出版社,1999年版)、《贞观政要集校》(中华书局,2003年版)等。
内容简介:贞观政要十卷四十篇,包括为君之道、政体、任贤、纳谏、文教、务农、刑法、征战、安边以及太子诸王教戒、处理政务的态度和做法,直至如何居安思危、慎终如始,深受唐、宋以来有作为的帝王的重视。
精彩语段:1.取于人谓之富,不屈于人谓之贵。
2.立身成败,在于所染。立身成败,在于所染。唐・吴兢《贞观政要・慎终》魏徽上书。染:习染。这两句大意是:能否作出一番成就,在于从小养成的习惯爱好。俗话说:“从小看大,三岁知老”,就是说看人的一生能否育成就,能否作出一番事业,只要看他从小有何习惯,爱好即可得知。此话虽嫌绝对,未必科学,但自小养成的习惯嗜好,对人一生的思维方法世界观,工作态度等等均有重大影响则是可信的。可以此说明对儿童应及早加教育,养成良好习惯,切不可掉咀轻心。
3.为君之道,必须先存百姓。为君之道,必须先存百姓。唐・吴兢《贞观政要・君道》。道:道理,方法。这两句大意是:作君王的道理方法,必须先保存百姓。这是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恃臣说的话。有百姓才有君王,没有百姓也就无所谓君王。所以作君王的必须先使百姓生存下去才能使自己存在下去。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史家称道的“贞观之治”与他行仁政,重人民有直接关系,这两句可用于劝导统治者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和存亡。
感悟:《贞观政要》写作于开元、天宝之际。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,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,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。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,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、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,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。《贞观政要》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,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,而得到历代的珍视。
文字:21级应用日语陆雨欣
编辑:21语教一班张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