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站在金字塔前,我对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: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,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;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,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。”
--《千年一叹》
作者简介
作者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,著有《中国文脉》、《山河之书》、《行者无疆》、《何谓文化》等书,作者曾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,孤身一人考察并阐释中华文明诸多被埋没的重要遗址。使得许多遗址得到保护和弘扬,被公认为当代中国重新梳理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。所写的作品,开创了“文化大散文”的一代文风。其中深受文学界人士的高度赞赏,余光中先生就曾评:“中国散文,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,出了余秋雨。”
书籍简介:
《千年一叹》是作者于2000年随香港凤凰卫视“千禧之旅”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写出的一本日记,此书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的经历。包括了沿途希腊、埃及、以色列、巴勒斯坦、约旦、伊拉克、伊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和尼泊尔十个曾经有过辉煌文化的国家。在书中作者以感伤、厚重而平时却又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它们文化的衰落,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,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华夏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。
精彩摘要:
历史有很多层次,有良知的历史学家要告诉人们的,是真正不该遗忘的那些内容。但在很多时候,历史也会被人利用,成为混淆主次、增添仇恨的工具,因此应该警惕。特别应该警惕那种煽风点火的“知识分子”,他们貌似充满激情,其实早已失去良知。
历史只有从细密的皱纹里摆脱出来,才能回复自己刚健的轮廓。
——《警惕玩弄历史的人》
不禁让人设想,如果我们在世纪门槛前稍稍停步,大声询问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哲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见,那么我相信,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会有太大分歧。对于文明堆积过度而伤害自然生态的现象,都会反对。
孔子会说,我历来主张有节制的愉悦,与天和谐;墨子会说,我的主张比你更简单,反对任何无谓的耗费和无用的积累;荀子则说,人的自私会破坏世界的简单,因此一定要用严厉的惩罚把它扭转过来……
微笑不语的是老子和庄子,他们似乎早就预见一切,最后终于开口:把文明和自然一起放在面前,我们只选自然。世人都在熙熙攘攘地比赛什么?要讲文明之道,唯一的道就是自然。
看了《千年一叹》之后,没有丝毫的喜悦,而是内心的沉重,寻访古文明的文明之旅,在人们看来,是一件文艺或是有意义的事,其实不然,这其中蕴含着许多说不清,道不明的感觉。那些文明古迹它们曾是辉煌的见证者,见证着一个时代的诞生及陨落,而如今却像是烟花绽放后留下的余晖,余秋雨先生说,看到作为一个曾经创造过辉煌文化的国家,他们的子孙连学都上不起,他感到痛心。然而又何止是痛心……
寻书方向
想要了解《千年之叹》这本书的同学们可以在校图书馆二楼书库三、二十四号书架六列四、五排借阅。
读完《千年一叹》后除了对这些远去的文明唏嘘不已、割腕叹息,更多的则是自豪和庆幸,庆幸自己生活在中国。我们能用流传了千百年历史的文字,我们能用流传千百年的语言交谈,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有祖先的足迹,我们为之自豪。
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感受这部书的魅力,用心体验作者的情怀。
文字:李钰玉